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基层验收→检查、修补、清理基层→特殊部位附加增强处理→遍涂布→*二遍涂布→*三遍涂布→收头密封处理→检查、清理→验收。
操作工艺
1、基层验收:
(1)检查基层质量是否符合规定和设计要求,并进行清理、清扫。若存在凹凸不平、起砂、起皮、裂缝、预埋件固定不牢等缺陷,应及时进行修补。
(2)检查基层干燥度是否符合所用防水涂料的要求。
(3)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
2、基层处理
(1)基层处理剂的配制:对于溶剂型防水涂料可用相应的溶剂稀释后使用,以利于渗透。
(2)先对屋面节点、周边、拐角等部位进行涂布,然后再大面积涂布。注意均匀涂布、厚薄一致,不得漏涂,以增强涂层与找平层间的粘结力。
防水涂料的配制
(1)采用双组分防水涂料时,在配制前应将甲组分、乙组分搅拌均匀,然后严格按照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材料配合比,准确计量;每次配制数量应根据每次涂布面积计算确定,随用随配;混合时,将甲组分、乙组分倒入容器内,用手提式电动搅拌器强力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
(2)单组分防水涂料使用前,只需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特殊部位附加增强处理
(1)天沟、檐沟、檐口等部位应加铺胎体增强材料附加层,宽度不小于200mm。
(2)水落口周围与屋面交接处做密封处理,并铺贴两层胎体增强材料附加层。涂膜伸入水落口的深度不得小于50mm。
(3)泛水处应加铺胎体增强材料和附加防水层,其上面的涂膜宜涂布至女儿墙压**下,压**处可采用铺贴卷材或涂布防水涂料做防水处理,也可采取涂料沿女儿墙直接涂过压**的做法。
(4)所有节点均应填充密封材料。
(5)分格缝处空铺胎体增强材料附加层,铺设宽度为200-300mm。特殊部位附加增强处理可在涂布基层处理剂后进行,也可在涂布遍防水涂层以后进行。
涂布防水涂料
(1)待首层涂膜固化干燥后,应先全面仔细检查其涂层上有无气孔、气泡等质量缺陷,若无即可进行涂布;若有,则应立即修补,然后再进行涂布。
涂布防水涂料应先涂立面、节点,后涂平面。按试验确定的要求进行涂布涂料。
(2)涂层应按分条间隔方式或按顺序倒退方式涂布,分条间隔宽度应与胎体增强材料宽度一致。涂布完后,涂层上严禁上人踩踏走动。
(3)涂膜应分层、分遍涂布,应待**遍涂层干燥或固化成膜后,并认真检查每一遍涂层表面确无气泡、露底、漏刷,胎体材料无皱折、无凹坑、无刮痕等缺陷时,方可进行后一遍涂层的涂布,每遍涂布方向应相互垂直。
(4)铺设胎体增强材料应在涂布*二遍涂料的同时或在*三遍涂料涂布前进行。前者为湿铺法,即:边涂布防水涂料边铺展胎体增强材料边用滚刷均匀滚压,后者为干铺法,即:在**遍涂层成膜后,直接铺设胎体增强材料,并在其已展平的表面用橡胶刮板均匀满刮一遍防水涂料。
(5)根据设计要求可按上一条所叙的方法铺贴*二层或*三层胎体增强材料,后表面加涂一遍防水涂料。
收头处理
(1)所有涂膜收头均应采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密实或用密封材料压边封固,压边宽度不得小于10mm。
(2)收头处的胎体增强材料应裁剪整齐,如有凹槽应压入凹槽,不得有翘边、皱折、露白等缺陷。
立面涂膜毛化处理
(1)立面在涂布后一遍防水涂料的同时进行,即边涂布防水涂料边均匀撒布细砂等粒料。
(2)在水乳型防水涂料层上撒细砂等粒料时,应撒布后立即进行滚压,才能使砂粒与涂膜粘结牢固。
检查、清理、验收
(1)涂膜防水层施工完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必须确认不存在任何缺陷。
(2)抽样检查涂膜的厚度,补刷检查点,修补恢复局部防水层。
(3)检查排水系统是否畅通,节点密封效果、附加防水层的施工质量不得有渗漏。
(4)验收。
质量标准
主控项目
防水涂料、胎体增强材料、密封材料和其他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复检报告。
涂膜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
检验方法:雨后或淋水、蓄水检验。
涂膜防水层在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的管道的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验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一般项目
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规定和设计要求,涂膜小厚度不应小设计厚度的80%。
检验方法:采用针测法或取样量测方式检验涂膜厚度。
涂膜防水层与基层应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布均匀,不得有流淌、皱折、鼓泡、胎体增强材料和翘边等质量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验。
涂膜防水层上的撒布粒料或浅色涂料保护层应铺撒均匀,粘结牢固;水泥砂浆、块材或细石混凝土做保护层时,应设置隔离层。刚性保护层的分格缝留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验。
施工注意事项
防水涂膜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涂膜应根据防水涂料的品种分层分遍涂布,不得一次涂成。
(2)应待先涂的涂层干燥或成膜后,方可涂后一遍涂料。
(3)需铺设胎体增强材料时,屋面坡度小于15%时,可平行屋脊铺设,屋面坡度大于15%时,应垂直于屋脊铺设。
(4)胎体长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短边搭接长度不应小于70mm。
(5)采用二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相互垂直铺设,搭接缝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幅宽的1/3。
(6)防水层不得有裂纹、脱皮、流淌、鼓泡、脱落、开裂、孔洞、收头不严和胎体增强材料、皱折、翘边等缺陷。
(7)节点的密封处理,附加增强层的施工应满足设计要求。水落口、天沟、檐口、泛水及板端等特殊部位,可采用涂料增厚处理,即刮涂2—3mm厚的涂料,其宽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也可按“一布二涂”构造做好增强处理。
(8)胎体增强材料铺贴的时机、方式应严格控制;铺贴时必须保持平整、无皱折、无翘边,搭接应满足要求。
(9)双组份防水涂料配料时计量应准确,搅拌应充分均匀,对于不同组分的容器、取料勺、搅拌棒等不得混用,以免产生凝胶。
(10)必须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涂膜防水层的厚度以及每遍涂层的厚度和间隔涂布时间;涂布时应避免将气泡裹进涂层中,若有气泡产生应立即消除;涂布应厚薄均匀、表面平整。
成品保护
涂膜防水层施工进行中或施工完后,均应对已做好的涂膜防水层加以保护和养护,养护期间不得上人行走,更不得进行任何作业或堆放物料。
安全环保措施
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环境意识教育,严格遵守公司关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作业指导书》的有关规定。
溶剂型防水涂料易燃有毒,应存放于阴凉、通风、无强烈日光直晒、无火源的库房内,并备有消防器材。
使用溶剂型防水涂料时,施工现场周围严禁烟火,应备有消防器材。施工人员应着工作服、工作鞋、带手套。操作时若皮肤上沾上涂料,应及时用沾有相应溶剂的棉纱擦除,再用肥皂和清水洗净。
施工中废弃物质要及时清理,外运至*地点,避免环境污染。
质量记录
基层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原材料出厂合格证书及现场复检报告
施工记录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雨后或淋、蓄水检验记录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分项或分部工程验收记录。
3施工要求
1、基层处理:防水基层要求坚固、平整、干净、无明水、无裂缝、无凹凸不平,裂缝处须用水泥砂浆或奥斯泰修复砂浆处理找平。
2、产品对不同的防水工程,不同的施工要求,采用2—4遍施工,必要时加胎基布处理。
3、如产品有沉淀物经搅拌均匀后可直接进行施工。
4、蓄水试验一般在涂膜施工完,实干后进行。
(1) 绿色环保
防水材料与其它溶剂型防水涂料和防水卷材相比,特点是环保安全性。产品无毒、无味对环境和人员的健康均无不良影响。
(2) 耐老化性能优良
产品在紫外线、光、热和氧的作用下性能稳定,材料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
(3)粘结力强
产品对混凝土基层、玻璃、陶瓷、塑料、金属、石棉瓦、楼面瓦及原有防水材料基面等常用建材均有较好的修补和粘结性能,粘结力较强。在外力作用下不剥离、不分层,能形成稳定的防水整体。
(4)渗透性好
由于材料渗透性好,涂刷材料时可以渗透到水泥基材料的孔隙中,堵塞了渗水通道,防水效果可靠。
(5)延伸率好
产品断裂伸长率≥600%,其抗裂性优良,对基层的裂缝有很高的遮蔽作用,即使基层因外界因素产生微小裂缝,也不会发生断裂和渗漏现象。
(6)耐高低温性好
产品耐高温可达170℃不流淌,低温-20℃不脆裂。
(7)产品具有鲜艳的色彩
产品可根据设计要求和用户需要调配色彩,具有的隔热保温和装饰美化效果。因而产品属于装饰性和多功能性防水材料
(8)施工方便
产品在任何规则或不规则的基面上刷、刮均能形成连续不断的防水层。可在潮湿基面上施工,产品不起泡、成膜效果好,固化快,能有效缩短工期。
(9)应用范围广泛
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屋面、地下室、地下车库、室内厨卫生间、开水间、阳台、外墙立面、板缝、窗边、窗台、柱边、管沟管道以及粮库、水塔、游泳池、隧道、钢结构厂房屋面、电厂冷却塔内壁防水等,适用于全国各地建筑气候区的施工。
2施工工艺
1、基层面要求平整、无起砂、无凹凸、无裂缝。
2、施工前将本产品进行搅拌均匀方可施工。
3、本产品可用滚、刮、涂三种方式进行施工。
4、涂刷时应先横后纵顺时针方向施工。
5、特殊部位可用无纺布或玻纤布做加强处理。
6、一般防水工程使用该产品涂布两遍即可达到防水效果。